知识的学习,最好是要理解原理,原理理解到了那么这个问题再怎么变化,还是离不开原理,你就有所头绪,解决起来也会简单许多。那么大数据开发的 MapReduce的工作原理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就来给大家讲解。
一、基础知识复习
MapReduce是一种编程模型,用于大规模数据集(大于1TB)的并行运算。概念"Map(映射)"和"Reduce(归约)",和它们的主要思想,都是从函数式编程语言里借来的,还有从矢量编程语言里借来的特性。它极大地方便了编程人员在不会分布式并行编程的情况下,将自己的程序运行在分布式系统上。 当前的软件实现是指定一个Map(映射)函数,用来把一组键值对映射成一组新的键值对,指定并发的Reduce(归约)函数,用来保证所有映射的键值对中的每一个共享相同的键组。
二、流程分析
1.在客户端启动一个作业。
2.向JobTracker请求一个Job ID,将运行任务所需要的程序文件复制到HDFS上,包括MapReduce程序打包的JAR文件、配置文件和客户端计算所得的输入划分信息。这些文件都存放在JobTracker专门为该任务创建的文件夹中。文件夹名Job ID。
3.将运行作业所需要的资源文件复制到HDFS上,包括MapReduce程序打包的JAR文件、配置文件和客户端计算所得的输入划分信息。这些文件都存放在JobTracker专门为该作业创建的文件夹中。文件夹名为该作业的Job ID。JAR文件默认会有10个副本(mapred.submit.replication属性控制);输入划分信息告诉了JobTracker应该为这个作业启动多少个map任务等信息。
4.JobTracker接收到作业后,将其放在一个作业队列里,等待作业调度器对其进行调度(这里是不是很像微机中的进程调度呢,呵呵),当作业调度器根据自己的调度算法调度到该作业时,会根据输入划分信息为每个划分创建一个map任务,并将map任务分配给TaskTracker执行。对于map和reduce任务,TaskTracker根据主机核的数量和内存的大小有固定数量的map槽和reduce槽。这里需要强调的是:map任务不是随随便便地分配给某个TaskTracker的,这里有个概念叫:数据本地化(Data-Local)。意思是:将map任务分配给含有该map处理的数据块的TaskTracker上,同时将程序JAR包复制到该TaskTracker上来运行,这叫“运算移动,数据不移动”。而分配reduce任务时并不考虑数据本地化。
5.TaskTracker每隔一段时间会给JobTracker发送一个心跳,告诉JobTracker它依然在运行,同时心跳中还携带着很多的信息,比如当前map任务完成的进度等信息。当JobTracker收到作业的最后一个任务完成信息时,便把该作业设置成“成功”。当JobClient查询状态时,它将得知任务已完成,便显示一条消息给用户。
以上是在客户端、JobTracker、TaskTracker的层次来分析MapReduce的工作原理的,下面我们再细致一点,从map任务和reduce任务的层次来分析分析。
三、MapReduce运行流程
1.split阶段
首先mapreduce会根据要运行的大文件来进行split,每个输入分片(input split)针对一个map任务,输入分片(input split)存储的并非数据本身,而是一个分片长度和一个记录数据位置的数组。输入分片(input split)往往和HDFS的block(块)关系很密切,假如我们设定HDFS的块的大小是64MB,我们运行的大文件是64x10M,mapreduce会分为10个map任务,每个map任务都存在于它所要计算的block(块)的DataNode上。
2.map阶段
map阶段就是程序员编写的map函数了,因此map函数效率相对好控制,而且一般map操作都是本地化操作也就是在数据存储节点上进行。
3.shuffle阶段
shuffle阶段主要负责将map端生成的数据传递给reduce端,因此shuffle分为在map端的过程和在reduce端的执行过程。
四、Map端流程
每个输入分片会让一个map任务来处理,map输出的结果会暂时放在一个环形内存缓冲区中(该缓冲区的大小默认为100M),当该缓冲区快要溢出时(默认为缓冲区大小的80%),会在本地文件系统中创建一个溢出文件,将该缓冲区中的数据写入这个文件。
在写入磁盘之前,线程首先根据reduce任务的数目将数据划分为相同数目的分区,也就是一个reduce任务对应一个分区的数据。这样做事为了避免有些reduce任务分配到大量数据,而有些reduce任务却分到很少数据,甚至没有分到数据的尴尬局面。其实分区就是对数据进行hash的过程。然后对每个分区中的数据进行排序(默认快速排序),如果此时设置了combiner,将排序后的结果进行combiner操作,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尽可能少的数据写入到磁盘。
当map任务输出最后一个记录时,可能会有很多的溢出文件,这时需要将这些文件归并。归并的过程中会不断地进行排序(归并排序)和combiner操作,目的有两个:一是尽量减少每次写入磁盘的数据量;二是尽量减少reduce复制阶段网络传输的数据量。最后归并成了一个已分区且已排序的文件。为了减少网络传输的数据量,这里可将数据压缩,只要将mapred.compress.map.out设置为true就可以了。
将分区中的数据拷贝给相对应的reduce任务。分区中的数据怎么知道它对应的reduce是哪个呢?其实map任务一直和其父TaskTracker保持联系,而TaskTracker又一直和JobTracker保持心跳。所以JobTracker中保存了整个集群的宏观信息。只要reduce任务向JobTracker获取对应的map输出位置就可以了。
五、Reduce端流程
Reduce会接收到不同map任务传来的数据,并且每个map传来的数据都是有序的。如果reduce端接受的数据量相当小,则直接存储在内存中(缓冲区大小由mapred.job.shuffle.input.buffer.percent属性控制,表示用作此用途的堆空间的百分比),如果数据量超过了该缓冲区大小的一定比例(由mapred.job.shuffle.merge.percent决定),则对数据合并后溢写到磁盘中。
随着溢写文件的增多,后台线程会将它们合并成一个更大的有序的文件,这样做事为了给后面的合并节省时间。其实不管在map端还是reduce端,MapReduce都是反复地执行排序,合并操作,所以排序是hadoop的灵魂。
合并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的中间文件(写入磁盘了),但MapReduce会让写入磁盘的数据尽可能地少,并且最后一次合并的结果并没有写入磁盘,而是直接输入到reduce函数。
在map处理数据后,到reduce得到数据之前,这个流程在MapReduce中可以看做是一个shuffle过程。在经过map的运行后,我们得知map的输出是这样一个key/value对。到底当前的key应该交由哪个reduce去做呢,是需要现在决定的。MapReduce提供Partitioner接口,它的作用就是根据key或value及reduce的数量来决定当前的这对输出数据最终应该交由哪个reduce task处理。默认对key做hash后再对reduce task数量取模。默认的取模方式只是为了平均reduce的处理能力,如果用户自己对Partitioner由需求,可以定制并设置到job上。
以上就是本期的所有内容了,知识点很多,理解起来也很需要时间,建议收藏后慢慢观看,仔细理解。大数据开发的原理类知识还是要理解清楚,不然学习会比较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