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Wind,小明研究
截止今天收盘,A股三大指数大幅收跌。
上证综指跌破2800点跌幅3.4%,深证成指跌5.33%,创业板跌5.9%。
此前一直提示的“外围股市不稳,A股难以走出独立行情。随时存在补跌风险”最近逐渐验证。
从本轮高点算起,前期上涨迅猛的创业板指数已经跌去17%。如果再跌3%,则和欧美股市一样,进入技术性熊市。
此前A股多头最大的几个逻辑在于:
1)A股在春节开市第一天已经完成了调整。
2)中国的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得到了良好控制。
3)中国经济受到的冲击是一次性的,已经开始复工复产。
4)逆周期调节的政策空间较国外更大,支持股市走牛。
5)全球金融市场暴跌,A股会成为资金避险之地。
以上这些逻辑,我在不同的文章里,其实都有涉及。今天再统一归纳一下,也集中说明为何我此前一直并不看好A股的独立牛市。
第一条,开市第一天A股的确经历了大幅下跌,但这个跌幅要动态来看。
特别是从上上周开始,欧美股市集体连续暴跌,A股一直表现出岿然不动的走势。算上整段时间,A股的跌幅非常之小,创业板一度还录得明显涨幅。
这样的走势从短期来看可以解释为资金认为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属于“短期事件效应”,也即是不改经济中期走势。而逆周期调节的货币政策放松,改变了“分母”(DCF定价模型的折现因子),这样的合力便指向股市上涨。(参考我们之前的解释:疫情之下,股市大涨之谜)
但随着疫情的海外扩散,和全球金融市场对经济增长前景的定价来看,上述短期的理解A股的逻辑,很显然需要重新思考。
第一天的跌幅真的完全反应中国经济受到的冲击了吗?
现在市场正在重新定价这一事实。
第二条,中国的疫情得到了良好控制,但又面临新的压力。
疫情得到控制,这一点静态地看最近一段时间的国内情况,的确如此。但市场从来都不会只看静态的结果,更不会以已经发生的过去的事实来定价。市场看的是未来会怎么样。
在海外疫情迅速扩散之后,中国当下以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都将面临较大的疫情回流压力。这一点,此前A股的上涨也并未考虑进去。
第三条,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并非只是一次性的。
疫情对中国经济冲击是一次性的,这样的看法需要建立在如下的前提之上:
疫情只在中国扩散并迅速得到控制
很显然,这个前提目前也已经失效。疫情在海外的扩散,至少从以下几个方面将对中国经济形成中长期的压力和挑战:
1)全球供应链受到冲击,不可避免会影响国内产出。
2)海外经济体集体承压,将直接影响中国出口。
3)国与国之间的隔离和交通限制,将影响外商投资。
4)全球经济增长失速,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将带来输入性的通缩压力。
因此,姑且不论疫情对国内经济冲击的中长期逻辑,海外经济体的衰退都将直接对中国经济产生中期级别的影响。
简单地把疫情理解为事件性的冲击,认为中国经济将很快从一季度的冲击中V型恢复到以前的水平,是过于乐观的想法。
第四条,逆周期政策调节空间的确“较大”,但节奏可能会另市场失望。
今天上午央行开展MLF操作,但并未下调其利率。这一举动直接令A股市场失望,三大指数早盘在降息预期落空后迅速走低。
中国的货币和财政政策空间,的确相较于欧美要更为有利。但在考虑空间的同时,也要考虑节奏和制约:
1)房住不炒的大前提下,央行“大水漫灌”式的货币宽松,其实对经济无效。
为什么呢?因为以前我们连续降准降息之所有能拉动需求,因为这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连接器,那就是房地产行业。如今房地产行业的大前提是被控制的,那么央行放水越多,只能造成越多的金融空转。经历过2017-2018的金融去杠杆,央行显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因此,降息降准的空间的确还有,但强度上,可能会令市场失望。
2)目前的实体经济并未做好准备与政策进一步的宽松对接。
复工复产虽然在稳步推进,但用电量等指标显示,目前复工复产的进度依然离完全恢复还有明显距离。当下如果大幅放松政策,与尚未完全恢复的经济运转不能有效对接,将造成政策的“浪费”。因此,从节奏上,政策的宽松可能也要踩一下刹车。
3)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需要中国政策当局留足应对空间。
如果现在就跟随海外央行,中国货币当局快速放松政策,那么当全球金融动荡演变成经济危电脑机之后,我们又如何处理呢?
很显然,货币当局是考虑到这一步的,这是当下我们对政策保持克制的又一重要原因。不得不说,在全球央行集体宽松救市的当下,中国央行选择偏“鹰派”的克制立场,保持政策定力,是非常正确的决定。
第五,从全球金融市场的运行来看,危机时刻,风险资产的大方向,从来都不会发生背离。
因为海外市场集体暴跌,就据此推导出资金会流入A股,这种逻辑是缺乏金融常识的。任何危机时刻,风险偏好这个东西,都是全球一体的。只不过差别在于跌多跌少的问题。如果危机发酵到一定阶段,前期跌得少的市场,完全可能发生补跌。
还有人用“A股只在3000点”这一论据来论证A股会是避风港,因为A股点位足够低,足够便宜。对此,可以引用我前天在公众号“秦小明”上的文章来说明:
任何市场,A股也好,美股也罢,都不能简单只看价格的绝对点位,甚至也不能只看相对估值的指标(PE倍数等)。最根本上,驱动价格走势的,是背后的定价因子,而不是价格本身的“便宜”与否。觉得价格“便宜”了,是因为驱动因子发生了反转,逻辑发生了变化。
综合以上,这就是我对当下A股市场为何出现“补跌”的理解,也是我前面在A股表现异常强势时一直抗住压力提示补跌风险的理由。
当然,从更长时期来看,中国在疫情控制和政策空间方面,毫无疑问都比海外要有优势。中国经济所处的周期位置,比海外也要相对靠前(我们的经济增速已经下降了一段时间),这样以后恢复起来,中国也会更快。
但这个“更长”的情况,何时会映射到现实的资产价格上,无人能准确预期。
交易者能把握的,只有当下。无论明天多么美好,我们必须要保证的是活过今天的风雨。如若不然,明天再美丽的阳光,与你又有什么关系呢?
P.S.
今天全球市场的恐慌,很大程度上是美联储周末紧急打出重磅电脑政策子弹导致的。市场本来在周五特朗普宣布美国紧急状态后,自发地有一些短期企稳的迹象,但美联储的紧急介入,打乱了市场预期的自我发展,这使得短期的市场波动又将进入一个小高峰。
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