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硬盘做u盘外接线 (固态硬盘做u盘外接线可以吗)

大家好,我是贰仔!

印象中的U盘,还是那种普普通通小巧的银色的小东西,上大学的时候经常用来交作业、copy作业。这么多年了,钥匙串儿上依然挂着一枚U盘,因为时不时的总会用的到,不带着一个不放心,真正用到的时候没有是真的着急。

除此之外,留下来的还有一块1TB的机械硬盘,是从小米路由器1代硬盘版中拆下来的,自己入了一个硬盘盒安装,用来存放一些资料和这么多年的生活照,软件测试读写100MB左右不算快,但也不慢。



最近入了iPad Pro11寸2020款,想要当做轻办公的工具来用,所以在这之前就一直考虑C口U盘的拓展,在iPad Pro上外接来使用。而且家里使用的是mac mini,用雷电3外接C口的U盘用起来也不错,主要是mac mini的A口使用经常对蓝牙设备有影响,所以我个人不怎么用。对于存储的速度方面,还是想要一个快一些的,之前已经有一款aigo的单A口固态U盘,习惯了这个快,很难回去。不久前aigo又出了这么一款双口固态U盘U393,不论是A口还是C口都具备了,用起来就没有那么局限。现在将自己使用这款U盘几天的感受和大家分享下!



外壳依旧是锌合金材质,不过相比之前的A口,表面抛光面处理,看起来会炫一些,质感方面没的说。不过,锌合金的好处是耐用、抗摔、散热快,在品质方面表现好,但也带来了些许的坠手感,重量方面相比市面上一些产品要沉一些,38g,想了想其实也还好。



跑车型的流线设计,由于是双口设计,掀起两侧盖帽像极了前后引擎盖的赶脚。



C口的数码设备越来越多,我自己的设备几乎都已经换成C口,但是考虑到A口仍在逐步的过渡时期,还有很大一部分设备均为A口设计,所以选择了aigo的这款双口A+C固态U盘,多种设备切换用比较方便。




C口的使用范围其实还挺大,我手里最常用的就是mac mini和iPad Pro11寸,偶尔也会在C口的手机上用用,不过由于平板和手机接口速度方面的限制,是发挥不了固态速度优势的。如果手里有新款MacBook Pro标配的雷电接口,用固态U盘当做闪存扩容不错。



虽然我个人不太喜欢跑分,但是还是跑个分吧。

Mac跑分测试:


Windows跑分测试:





实际上跑分结果跟官宣的速度相差不多,A口和C口的速度差异也比较小,几乎一致,使用过程中如果是视频类的大文件传输速度基本可以稳定在300多兆。



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在mac和iPad Pro11寸之间来回切换表示很顺手,mac的闪存只有256GB,所以完全把aigo这款固态U盘当做了外置存储,对于读520MB/S,写420MB/S的速度来讲,日常体验与内置的存储速度表现很难区分。一些较大的文件如视频、PPT等都会存在这个固态U盘里,外出携带iPad Pro11寸出门轻办公,也会带着固态U盘,需要的时候即插即用,无缝衔接很方便。



速度方面相比常用的U盘要快太多,基本上与市面上的很多中端PSSD速度相差不多,我经常传输一些5-20GB的大文件,传输速度挺快,就是文件越大发热会严重,传输完毕拔掉U盘时可能会烫手,所以一般传输完大文件后等一分钟左右再拔,好很多。这个时候,就体现出锌合金的散热优势了,可以将内部的热量尽快散发。

USB Type-C接口已经成为新品的主流标配,不过USB-A接口的过渡还需要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所以当下对于已经拥有多个C口传输接口设备的用户来说,A+C双口的设计会更友好一些,适用于多种场景下的切换,避免单种接口类型无法配对的尴尬。



总体来说,aigo固态U盘U393的使用感受还不错。固态U盘似乎从去年开始逐渐增多,许多品牌开始漏出,发力固态U盘应该也是一个大趋势,毕竟相对于PSSD来讲,U盘体积大小的固态产品便携性要高很多,而且无需使用单独的线材,即插即用,速度方面与好多固态PSSD相差不多。还有一点比较靠谱,就是U盘连接手机接口一般可以直接读取,手机、平板、电脑几乎可以通用,而移动硬盘在手机或者平板上经常会存在供电不足无法直接使用的情况。这样对比之下,固态U盘的优势其实还是挺明显的。目前使用这款固态U盘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挂孔设计,每次只能装到兜里或者包里,不太友好。




这是水淼·dedeCMS站群文章更新器的试用版本更新的文章,故有此标记(2023-12-03 08:3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