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os 的产品线非常有意思,款式不多但涵盖了不同档的价位,并且可以通过搭配组合实现不同的功能,有一种让人「买了一个还想买」的魔力。如果你最近刚好有购买一台 Sonos 音响的打算,那么我非常推荐你从新发布的这款 Sonos Move 开始,因为在保留方便的控制、优秀的音质、极简的设计、扎实的做工等基础上,Sonos Move 比家族前辈们多了蓝牙、内置电池、自适应 Trueplay 调节技术、IP56 防护等级等配置,可以带来焕然一新的用户体验。
我本人是 Sonos Play:5 用户,并且在不少朋友们的家里体验过 Sonos Play:1、Sonos One、Sonos Beam、Sonos Sub 等其它系列的产品。当我有幸拿到 Sonos Move 这款产品并抢先体验的时候,发现它在 Sonos 大家族里是如此地与众不同。在经过了一周的深度体验后,我非常兴奋地想和大家来分享自己对这款产品由衷的喜爱。
让音乐无处不在
Sonos 是以 Wi-Fi 音响起家的,也就是说你需要让 Sonos 音响连接到可以正常访问的网络(Wi-Fi / 以太网电缆)以及接上电源线,才可以让它通过 Sonos App 或者 AirPlay 来播放音乐。这么设计的好处是连接的稳定性和覆盖范围要比蓝牙连接的方式要好上不少,特别是在室内面积较大的情况下,可以充分发挥出 Wi-Fi 覆盖面大的优势。但是,这样一来 Sonos 音响也就被网络和线材束缚在了原地,带来了一些使用上的不便,比如我经常想在下厨的时候或者制作咖啡的时候听一些音乐,而我的 Sonos Play:5 放在楼下的书房里,所以我每次只能拿出 iPhone 来外放凑合一下。
Sonos Move 的出现,完美地解决了先前 Sonos 产品的这些不足,在保留了传统优势的同时真正做到了「让音乐无处不在」。
首先,Sonos Move 搭载了一块 2500 mAh 的电池,让它不再受到线材的束缚。官方宣传每次充满电后可以播放 10 小时,不过没有标明测试时的音量,而从我自己日常使用的情况来看,在 50% 音量的情况下续航时间大概是 6 小时,我每天将 Sonos Move 在淋浴房、厨房、餐厅等地方拎来拎去使用,大概 2-3 天才充一次电。如果不播放任何音频,那么 Sonos Move 的待机时间可以长达 120 小时,所以几乎不需要担心续航的问题。
Sonos Move 提供了两种充电方式,可以说考虑地非常周到了。随机附赠的底座就兼具了充电的功能,我只需随手将 Sonos Move 放到底座上,它就可以自动开始充电,无需任何插拔线缆的操作。不过因为这个底座不具有防护等级,所以更适合在室内使用。同时,Sonos Move 的背面还有一个 USB-C 接口,就算带到了在户外使用我也可以非常方便地通过「USB-C 数据线 + 移动电源」的组合给 Sonos Move 充电,PD 充电功率可以达到 45W,充电的速度还算不错。
开始充电的时候,Sonos Move 的正面会缓慢闪烁橙色的指示灯,并且可以在 Sonos App 里实时查看充电状态和剩余电量。如果 Sonos Move 处于蓝牙模式下,那么它就无法在 Sonos App 中显示,自然也看不到充电情况了。
其次,Sonos 也首次在 Move 这款新产品中引入了蓝牙连接的技术,补齐了先前在无网络情况下无法使用的短板。在 Sonos Move 的背部面板,可以看到除了熟悉的电源按钮和连接按钮,多了一个蓝牙 / Wi-Fi 切换按钮。在默认情况下,Sonos Move 使用 Wi-Fi 模式,我可以通过 Sonos App 或者 AirPlay 来播放音乐。如果我需要切换到蓝牙模式,只需按一下蓝牙 / Wi-Fi 切换按钮,Sonos Move 顶部面板的状态指示灯就会闪烁蓝色,这时候就可以在终端设备的蓝牙设置里找到 Sonos Move 了,配对后即可使用任意流媒体 App 播放音乐。
最后,还有一项独占的功能保证了 Sonos Move 能随时随地提供高品质的收听体验,那就是自适应 Trueplay 调节。如果你使用过其它的 Sonos 音响产品,那么我相信你一定会对 Sonos 的 Trueplay 功能印象深刻,因为它要求你倒拿着手机不停地在放置 Sonos 音响的室内走动,直到它完成对 Sonos 音效的调节。一旦我移动或者重置了 Sonos 音响,我就需要重新进行一次 Trueplay 调节,说实话挺麻烦的。
而 Sonos Move 搭载的自适应 Trueplay 调节技术和 HomePod 的声学自适应非常类似,不管我将它放置到什么地方,只需处于 Wi-Fi 模式下且保持静止不动,它都可以利用麦克风进行自动调音,持续适应周围的环境,在免去了我反复手动调节的麻烦的同时让我获得更好的听感体验。
之前我在家使用 Sonos Play:5 的时候,我妈对这款音响完全没有兴趣,因为它被放在我的书房里,她既不会跑到我的书房里专门来听歌,受限于电源线和重量也不能将它轻易搬走。但是当我把 Sonos Move 拿回家后,我妈的态度就发生了 180 度的转变。她不懂什么自适应 Trueplay 调节技术,也不知道它新增了蓝牙连接功能,但是她发现了这是一款真正的无线音响,不再收到线缆和重量的限制,可以放置在家里的任意一个角落,而且还有相当不错的音质。她开始积极地帮我寻找 Sonos Move 放在哪里听起来更「惬意」,还问我怎么用她自己的手机在上面播放音乐。有一天,她自豪地告诉我,她发现把 Sonos Move 放在两层楼之间的一个边沿上可以让音乐充满整个家里。在那一刻,我明白了「可以分享的音乐更加美妙」的真理,而这也正是我心中 Sonos Move 最大的价值。
熟悉的配方依旧还在
除了前面提到的这些新技术,Sonos Move 也保留了 Sonos 家族的传统艺能。
Sonos 音响的看家本领自然是 Sonos 这套系统,在 Sonos App 中不但可以整合不同流媒体平台的资源,还可以非常方便地控制每一台 Sonos 设备,让它们协同工作或者各司其职。值得一提的是,Sonos App 是一款跨平台的应用,所以不管我的家人使用 iPhone 还是安卓手机都可以在自己的设备上控制家里的 Sonos 音响,并且我订阅的流媒体服务还可以通过 Sonos 账户让全家人都能轻松使用。
除了 Sonos 自家的这套控制系统,Sonos Move 还支持 AirPlay 2 协议,所以我还可以通过自己的 iPhone、iPad、MacBook Pro 等设备来方便地将音频隔空投放到 Sonos Move 上,让它与我的其它 AirPlay 设备联动,实现多房间同步播放同一首歌曲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我还可以通过 AirPlay 让 Sonos Move 与 Apple TV 连接,这样一来我在看电影的时候就能享受到更好的音效了。
与 Sonos One 一样,这次 Sonos Move 也搭载了语音助手:Alexa 和 Google Assistant,当然在国内使用就显得不太友好了。我自己尝试了一下,最后只成功配对了 Alexa,可以通过语音指令方便地控制播放以及直接按歌名、专辑、歌单等点歌,不过 Alexa 对流媒体平台还是做了限制,只适合于 Spotify、Amazon Music 等。
Sonos Move 的触摸控件也和自家兄弟们如出一辙,三个简单的控件就实现了所有控制音乐播放的功能。中间的那个不用多说,自然是播放 / 暂停,左边的是「音量 -」,右边的是「音量 +」,而从「音量 -」滑动到「音量 +」可以实现「下一首」的功能,反之亦然。顶部面板还有一个麦克风控件和指示灯,在启用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语音助手和实现自适应 Trueplay 调节,所以推荐一直开启。
优秀的听感一如既往
也许很多人看到这里的时候会感到奇怪,为什么一款音响产品的介绍却迟迟不谈音质呢?其实 Sonos 的音响产品就像 AirPods 一样,一方面是大家对这些品牌的实力有基本的信任,另一方面是大家开始注重除了听感之外其它的体验,比如说 AirPods 的多设备切换、AirPods Pro 的降噪、Sonos App 的资源整合、Sonos 的立体声 / 家庭影院配对等。
虽然我不是音乐发烧友,但是一个 Sonos Play:5 天天放在耳边听,我还是可以方便地比较一下 Sonos Move 与它的差距。Sonos Move 搭载了两个 D 类数字放大器,一个高音扬声器和一个中低音扬声器;相比之下,Sonos Play:5 搭载了 3 个高音扬声器和 3 个中低音扬声器,每一个扬声器都配有一个专用功放。光看配置差了不少,那么它们听起来到底有多大的区别呢?
先控制一下测试条件,两台 Sonos 音响都连入同一个 Wi-Fi 网络,都使用 Tidal 上的 HIFI 音源,都通过 AirPlay 播放,音量都设置为 25%,但因为功率不同实际音量有区别,不过区别不大这里就不纠结了。测试的歌曲我选了 Mariah Carey 的 《Without You》、Coldplay 的《Army of One》以及蔡琴的《被遗忘的时光》,直接说我的结论吧:人声部分,特别是蔡琴的这首歌可以听出 Sonos Play:5 的声音更加圆润清晰,Sonos Move 的声音略微干瘪一点;高音部分,从牛姐这首经典歌曲的副歌部分来听,差距真的非常小,我说不上有什么区别;低音部分,《Army of One》开头通过 Sonos Move 出来的鼓点声有点轰头,听感和 HomePod 很接近,而 Sonos Play:5 完全没有这种轰头的感觉。总而言之,我觉得 Sonos Play:5 胜出,但是整体差距真的不大,Sonos Move 的音质完全配得上「出色」两字。
外观设计兼顾耐用和实用。
因为蓝牙、电池等技术的加入,Sonos Move 变成了一款可以拿出家门使用的无线音响。然而,Sonos 认为光有这些技术还不够,于是他们还给 Sonos 加上了 IP56 的防护等级,可以耐受潮气、雨、雪、灰尘、盐雾、紫外线和严寒酷暑天气的侵蚀,这样一来即使我将它拿到环境捉摸不定的户外,也丝毫不用担心,就算是刮风下雨也完全可以正常地播放音乐。除此之外,Sonos Move 还采用了硬化的耐冲击外壳,就算是从 1 米高的地方跌落下来也完全不会受损。
想象一下,当你和朋友们一起去户外野营或者沙滩晒日光浴,一个皮实、便携且音质不错的无线音响可以给你们增添多少的乐趣。
除了硬件本身的结实耐用,Sonos Move 还在外观设计的实用性上下了一番功夫,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背部的手柄设计。Sonos Move 的重量为 3 千克,两只手捧起来都会觉得有点沉,但是它背部这个像把手一样的设计,不但可以将背部面板的按键「隐藏」起来防止误触,还可以让我非常舒服地单手提着它到处移动,简直令人叫绝。
小结
从功能和定价来看,Sonos Move 应该就是 Sonos One 的升级版,或者说是 Sonos One 和 Bose SoundLink Revolve 的融合版,所以实用性绝对没得说。一句话总结一下 Sonos Move 的特点,那就是「Sonos App + AirPlay 2 + 蓝牙连接、10 小时电池续航、自适应 Trueplay 调节技术、优秀的音质、IP56 防护等级、防跌落外壳、人体工学手柄……这些特性让 Sonos Move 在家中和户外都可以帮助你非常便捷地与亲朋好友们分享音乐的喜悦」。
那么,Sonos Move 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也许是它高达 3980 元的售价了吧。说实话,这个价格真的不便宜,甚至可以买到一对相当不错的书架音响了。但是,就像苹果生态一样,Sonos 的这套生态也是它的核心竞争力,如果你想用 Sonos App 来获得最佳的音乐收听体验,那么只能接受 Sonos 自家的产品。一旦接受了这个现实后,很简单,就是一分钱一分货,如果你只是想在一个固定的地方欣赏音乐,那么可以选择 Sonos Play:1 或者 Sonos One,如果你像我一样喜欢随时随地享受美妙的音乐以及让家人朋友们也可以从中获得喜悦,那么 Sonos Move 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如果让我重新选一次,在 Sonos Play:5 和 Sonos Move 之间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不知道大家会怎么选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