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服务发快速发展,把很多的数据储存都搬到线上,随用随取,而U盘已经多年没用过了。前段时间,因为工作需要,就一定要用到U盘,想着一个U盘可能一两年才用一次,就没有必要去花很贵的钱去买个好的,遂决定去拼多多买一个50块以内的U盘。
结果不搜不知道,一搜还真的大吃一惊,输入“U盘”关键字,引入眼帘的“2TB大内存、USB3.0、不到30块钱的价格”,让人忍不住想电脑点进去了解它。
没错,我没有忍住诱惑,我点进去了解它了,被它的高性能参数、高性价比的价格以及描述所吸引住了,除了2TB+USB3.0,还支持30天试用、两年换新、五年固保,至少产品页面是这样写的。
所以,我被打动了,选择了下单,总共花了39块钱。
我承认,我我被打动的根本原因是贪便宜,还有一些好奇,明知道是个坑,但依然往里跳,想看这个坑有多深。
发货和快递挺快的,两天的时间就收到了,收到U盘之后,有一点小惊喜,材质是真金属的,还送了一个A口和一个C口的转接头,再加一个硅胶保护套。
这样一看,是不是还觉得挺值的。接下来看有没有翻车,就要看U盘的表现了。
主要检查两个方面,2TB和USB3.0。
其实我是有个心理预期的,这个U盘不可能有2TB的,至于USB3.0,还抱有少许希望。
废话不多说,直接开始验证。
包装很简陋,就一个小塑料装起来,U盘上面没有logo,只有“2TB”、“USB3.0”字样。
插进电脑,可以明显地看到有2TB的内存,通过查看磁盘属性也能查看到,一般的办法肯定是发现不了问题所在。
接下来就往里面复制了一个1.5GB的文件,是可以复制到里面去的,看没问题题之后,就直接往里面复制了一个130GB的超大文件,这一试,这货还没有现出原形,只是速度悬崖式的下跌,跌到了几十KB,显示所需时间8小时,难道说它的实际内存超过了128GB?
没办法,就只能下载软件mydisktest去直接检测它是不是扩容的,可意外的是,软件想要检测它的时候,就被意外退出。
起初我以为只是软件偶然崩溃,但直到我试了不下十次之后,中途也换了软件版本,都不行,才醒悟过来,可能厂家已经对U盘做了手脚,让主流的这个软件不能去检测。于是我找同时借了一个品牌的U盘,插上第一次就能正常检测,这也证实了我的想法。
既然mydisktest被U盘厂家做了手脚被屏蔽掉了,那就只能另想他法。
于是用到了360U盘鉴定器,点击软件就能开始检测,过程很正常,也很快就检测出来了,U盘一下就现出原形了,只有64GB。为了保证能检测准确,我又检测了借的品牌U盘,检测结果是准确的。
现在可以确定的是,这款2TB U盘是扩容过的,2TB缩水成64GB,相差了31倍。好在没有缩成16GB,如果说是64GB+USB3.0的话,这样的价格也还能勉强接受。
那究竟是真的USB3.0吗?
在通过拷贝数据的时候就发现,速度是真的有些慢,在复制1.5GB数据的时候,能维持在17-19MB/s左右,真个过程波动比较小(两次波动后就稳定住了),但在复制130GB数据的时候,传输速率没有超过10MB/s,时间越久,速率就被限制得越低,几十KB这样的传输。
出现这样的原因,我想是厂家通过限制传输的速度,让大于U盘实际内存的数据传不进去,这样就不会提示U盘已满而被发现扩容的问题,不得不说,现在的厂家也是越来越聪明了。
一般USB3.0的实际传输速率在150MB/s左右,很显然这个U盘不是USB3.0协议的,从实际的测试来看,没有超过20MB/s的,说明连USB2.0都跟不上(USB2.0的实际速率20-30MB/s),很大程度上说明这个U盘用的是二手回收颗粒。
为了再次验证,通过ChipEasy这款软件来检测,显示结果也证明我之前的说法是正确的,协议是USB2.0无疑,至于为何厂家敢写USB3.0,估计就是用Disk 3.0来忽悠普通人的。
另外,通过检查U盘的接口,也可以判断这款U盘是USB2.0的,USB3.0的是9针脚的,而USB2.0的是4针脚,这款U盘就是4针脚的,做了一个USB3.0蓝色的样子。
通过以上深入的了解,而可以确定的是,这就是一款扩容虚标的2TB USB3.0 U盘,上架虚标这些参数,就是为了抓眼球。
之后又去京东自营店看下了金士顿品牌U盘,结果同样是64GB的内存,而且还是USB3.2,价格是需要29.9元,便宜了10块钱,这样来看,拼多多的这款“2TB U盘”一点也不便宜,果断就下手了54.9元的金士顿128GB的这款U盘,毕竟品牌的还是有保障些。
在买东西的时候,不要被一些字眼给吸引住了,商家也正是利用这一点次刺激消费者购买,像这样的2TB U盘,销量我看还不少呢。
总结下,拼多多的东西不一定都便宜,就像这款U盘样,实际是贵了不少,还不是品牌的,这还只是我们能看到的,在看不到的地方不知道有没有偷工减料,想要用得放心、用的时间长些,就尽量选择品牌的,并且价格也给不了多少,甚至有些还便宜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