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奇想!科学家用牛奶来对抗新冠
随着新冠疫情不断在世界各地夺取生命,乳制品专家可能会发挥让人出乎意料的作用。在《乳品科学杂志》(Journal of Dairy Science?)上发表的一份新报告中,来自密歇根大学和格兰比亚公司研发部的科学家合作研究了牛奶蛋白对新冠病毒SARS-CoV-2变体的抗病毒特性。经过体外研究,科学家发现,牛乳铁蛋白对体外测试的所有新冠毒株都有效(包括新冠WA1变体、B.1.1.7变体、B.1.351变体和P.1变体以及Delta变体),他们预计它对其他出现的毒株也会有活性。
借助纳米粒子,研究人员开发猪用冠状病毒疫苗
为了减少因电脑猪感染流行性腹泻病毒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农业与生命科学学院和弗吉尼亚-马里兰兽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正在开发一种疫苗来对抗这种在新生仔猪中造成死亡率接近100%的疾病。他们研究了一种基于纳米粒子的疫苗,以遏制猪群中这种高度传染的冠状病毒。由于PEDv属于冠状病毒家族,研究人员希望获得更多信息,以迅速生产针对人类冠状病毒及其变种的疫苗。
印度苦楝树的树皮可以提取物抑制新冠病毒
印度苦楝树(Neem tree)树皮的提取液具有抗寄生虫、细菌和病毒的功能,能用于治疗疟疾、胃溃疡和皮肤病等,在印度已被使用了数千年的时间。在一项发表于Virology的新研究中,美国和印度的科学家联合发现,苦楝树树皮提取液或能帮助治疗新冠肺炎,抑制新冠病毒的传播。
202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公布,火星探测和中国空间站等入选
28日,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发布202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等10项重大科学进展,从30项候选进展中脱颖而出。
千人入选广东首批国土空间规划专家库
为规范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论证工作,进一步提高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审查质量,充分发挥学者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优势和技术支撑作用,近日,广东建立首批国土空间规划专家库,共有1058名专家入选。首批入选专家的遴选更注重多学科的专业背景,广泛征集高级职称以上专业人才。1058名首批入选专家涵盖了土地管理、城乡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地理信息、城市设计、市政、交通、农业、林业、水利、能源、海洋、生态环境、地质矿产、历史文物保护等学科专业。
《2021年中国气候公报》发布 去年全国年平均气温创历史新高
中国气象局今天发布《2021年中国气候公报》,公报显示,2021年,全国年平均气温10.5℃,比电脑常年偏高1.0℃,为1951年以来最暖年。气温高、降水多,涝重于旱,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强发、广发、并发,气候年景偏差。但与近十年平均相比,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偏少。
法国监管机构叫停“人造太阳” ITER 核心反应堆组装
根据《科学》新闻(Science News)报道,法国核监管机构日前下令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也被称为人造太阳)推迟其核心部分——托卡马克反应堆的组装,要求解决出现的安全问题。ITER 组织原计划在一月获得开工许可,以开始焊接组装组成环形托卡马克反应堆的 11 米高的钢段。然而在 1 月 25 日,法国核安全局(ASN)发函下令停工。函件中强调了三处安全隐患,包括对于支撑托卡马克反应堆的混凝土板的载荷的担忧,对反应堆运行时产生的辐射的防护水平不确定,以及先前的托卡马克钢结构焊接时出现的变形。
资源近4万份 重庆首次全域性林木种质资源普查结果出炉
重庆市林业局1日透露,截至目前,重庆市38个区县已完成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样线调查1598条,资源近4万份,完成优良林分标准地调查838个,完成优良单株调查4480个,发现珍稀濒危、疑似新物种、新分布物种232个,完成标本采集15736份,并将于2022年完成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市级验收。重庆市林业局介绍,此次普查工作是重庆首次开展全域性林木种质资源普查。
国产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通过世卫组织预认证
据国家药监局消息,近日,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国药集团中国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的Sabin株(Vero细胞)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sIPV)通过预认证,可供联合国系统采购。据介绍,此次国药中生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通过世界卫生组织预认证,成为第七个通过预认证的中国国产疫苗,标志着中国疫苗产品的监管、研制和生产体系及产品质量获得了国际的认可,也将为全球消灭骨髓灰质炎疾病作出重大贡献。
新型工业电脑网络实验室和工业互联网安全创新实验室成立
近日,新型工业网络实验室、工业互联网安全创新实验室成立大会在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召开。据悉,新型工业网络实验室重点开展工业网络体系架构、组网方案和关键技术应用的创新研究,研制相关共性技术和产品测试标准,为新型工业网络建设提供测试、验证、评估和认证等公共服务,支撑智能工厂、5G全连接工厂建设和企业数字化转型。
月球“土特产”抵达上海 助力我国月球与深空探测任务
近日,经月球样品专家委员会评审,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审核,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通过了同济大学关于嫦娥五号月球科研样品的申请,样品已顺利抵达,这是我国月球科研样品首次抵达上海。此次申请获批嫦娥五号月球科研样品,对于深入开展月壤遥感物化性质分析、模拟月壤研制、器-壤相互作用、月面原位材料利用与智能建造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最新研究:益生菌或可增强癌症患者免疫疗法效果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医学》最新发表一项I期临床试验结果的癌症研究论文,研究人员结合活性生物治疗产品CBM588(一种益生菌)和免疫疗法,可加强转移性肾细胞癌患者的抗肿瘤应答。这项研究成果表明,调节肠道细菌以增强癌症患者免疫疗法的潜力。
这个宇宙冲击波直径是银河系60倍
宇宙中两个最大的物体碰撞时会发生什么?新研究表明,它们产生了宇宙中最大的冲击波。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27日报道,科学家们利用位于南非的射电望远镜,发现了这个冲击波。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这些冲击波是两个星系团发生激烈碰撞,由此形成Abell 3667星系团时产生。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冲击波以530万公里/秒的速度移动,两部分之间的距离约为1300万光年,每个冲击波的直径都是整个银河系的60倍。
导致恐龙灭绝的陨石撞击发生在春天
大约 6600 万年前,一颗巨大小行星撞上了如今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造成了一场杀电脑死 76% 地球物种的大灭绝,殃及的生物包括非鸟恐龙、翼龙和菊石。对这一事件发生时间的研究集中在千年尺度上,而撞击发生的季节未知。为解决这一问题,一组欧洲科学家研究了当天集体死亡的滤食性鲟形鱼类(鲟科和匙吻鲟科)的遗骸。通过保存完好的化石里独特的三维生长模式,骨组织学以及碳同位素等数据,研究者判断这些鱼死于北半球的春季。这一灾难发生时恰好是许多北半球物种在春季繁殖和养育后代的敏感阶段。而当时南半球生态系统则正处于秋季停滞时期,后来的恢复速度接近北半球的两倍。研究者表示,这项发现有助于解释后续的灭绝模式,增进了对地球历史这一关键时刻的理解。
每周不到1小时的肌肉强化训练有利于降低死亡风险
近日,一项发表于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的研究发现,每周进行30~60分钟的肌肉强化训练有利于降低全因死亡、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等造成的死亡风险(10%~20%),但尚不确定每周训练时长超过1小时是否会进一步降低该死亡风险。
维伦多尔夫的维纳斯所用岩石可能来自意大利
奥地利维伦多尔夫的维纳斯是一座约11厘米高的雕像,主要由鲕粒灰岩构成,但这种岩石并不属于维伦多尔夫及其附近地区。近日,一项发表于《科学报告》的研究指出用于雕刻维纳斯的岩石很有可能来自意大利北部。
并非都是“破坏大王” 哈勃发现有些黑洞可促进恒星形成
一直以来,黑洞都被认为是个“破坏大王”,会吞噬一切靠近它的物质。然而,近日哈勃太空望远镜观察到矮星系Henize 2-10中的黑洞,与其他已知黑洞的“性情”截然相反,它正在促进而非抑制其附近恒星的形成。这是一个颠覆性的发现。哈勃太空望远镜对Henize 2-10的成像和光谱分析清楚地显示,一股气体流从黑洞延伸到明亮的恒星诞生区,如同一条脐带,让稠密的云团形成恒星。
40万人数据显示:少吃肉,少得癌
根据近日发表在开放获取期刊《BMC医学》的一项研究,每周吃5次或更少的肉与较低的总体癌症风险相关。研究人员发现,与每周吃肉5次以上的人相比,总体癌症风险在那些每周吃肉5次或以下的人中降低了2%,在那些吃鱼但不吃肉的人中降低10%,而在普通素食者和严格素食者中降低了14%。
科学家使用机器学习了解脑细胞如何工作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UW)的 Daifeng Wang 及其同事,使用机器学习(ML)来更好地了解脑细胞的功能。通过比对小鼠大脑中约 3000 个神经元的基因表达和电生理数据,他们应用机器学习技术分析大量数据并自动做出预测,结果发现,可以根据细胞的基因和电生理行为对细胞进行分类。这种行为包括神经元的电活动,这对于神经元之间的交流以及最终的大脑功能至关重要。
全国高校首家人权学院在西南政法大学揭牌
2月28日,西南政法大学人权学院揭牌仪式举行,这是全国高校首家成立的人权学院。据介绍,作为全国首批承担服务中国人权事业发展智库任务的高校之一,西南政法大学于2011年成立了“人权研究院”。研究院承担人权咨政、人权理论研究、人权实践调研、人权教育培训、人权舆论引导等工作。
中国人民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揭牌
27日,中国人民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下简称交叉院)揭牌仪式暨首届交叉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据悉,该院将围绕数字经济、区块链、人工智能、国家治理等关键领域培育新兴交叉学科,打造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为底层架构的“数字社会科学”集群,开展交叉型博士研究生培养,为我国交叉研究与交叉学科建设作出原创性贡献。
北师大推动昌平校园建设
2月27日,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合作推进北京农机试验站现址地块建设与开发框架协议签约仪式举行。
沈阳数字经济应用场景创新大赛颁奖 全国20个项目获奖
数字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是促进经济复苏的新引擎。2月27日,沈阳数字经济应用场景创新大赛颁奖典礼在沈阳市和平区举行。据悉,本次大赛自2021年10月正式启动以来,共有来自全国20余个城市、跨越15个省市自治区的210个项目报名参赛。经过专业、严格的初赛、线上复赛、决赛筛选,最终有20个优秀的项目脱颖而出。
山水比德荣获2022 柏林设计奖14项大奖
近日,2022年柏林设计奖正式公布了最终获奖名单。山水比德申报的14个项目共斩获1项金奖、7项银奖和6项提名奖。本届景观设计-国际-住宅类金银奖获奖项目共5个,由山水比德包揽(1金4银),其中中国铁建?太原花语堂荣获金奖,建业君邻大院竹苑、厦门旭辉恒基铂悦?五缘湾上、雅居乐?天际715、长沙龙湖?春江郦城荣获银奖,保利天珺、中国铁建铁建城、旭辉铂悦?溪上、贵阳中铁云湾、温州美的旭辉城大区F地块?未来社区荣获提名奖。
当代知名美学家、浙大教授潘立勇去世
2月28日下午,浙江大学哲学学院(筹)潘立勇教授因病去世,年仅65岁。潘立勇教授生于1956年,浙江慈溪人,当代知名美学家。浙江师范大学文学学士、南京大学文艺学硕士、复旦大学美学博士。潘教授在美学上的成就是开创性的。他带领团队一举获批202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宋明理学与中国美学话语体系建构研究”,是学界对这项开拓性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认可。
电脑 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