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英特尔首发了第12代酷睿H45系列移动处理器,赋予了游戏本更强的性能动力。如今,英特尔正式解禁了针对轻薄本定制的P系列和U系列,下面咱们就来全面了解一下这些低功耗移动处理器的规格和特色。
第12代酷睿H45系列
第12代酷睿处理器移动版的封装设计
第12代酷睿P28系列
第12代酷睿P系列与第11代酷睿时期的H35定位相似,首发6款型号,它们的标准TDP功耗均为28W,最大加速功耗则可达到64W,较之上代H35常见35W~45W配置的能效比更高,适用于追求更高性能的轻薄本,也就是“全能本”。
其中,定位最高的i7-1280P拥有完整的6大8小14核心20线程,三级缓存24MB,和H45系列中的i7相比只是调低了频率,是不考虑价格因素前提下的最佳选择。i7-1270P和i7-1260P的规格与H45中的i5相似(i5-12450H不算),都是4大8小12核心16线程,内置三级缓存18MB,但这两款i7却集成了满血的锐炬Xe 96核显,在实际运行TDP相近时的综合性能更强。
i5-1250P和i5-1240P同样是4大8小12核心16线程,但三级缓存仅为12MB,核显也降至锐炬Xe 80,因此性能略有降低,但性价比依旧很高,可以预见是未来全能本阵营中的绝对主力。i3-1220P则拥有2大8小10核心12线程,但三级缓存还是12MB,核显进一步降至锐炬Xe 64,综合性能相对最差。
P28系列和H45系列的芯片尺寸都是50mm×25mm×13mm,采用BGA封装,但阉割了1条PCIe 4.0×8通道,仅保留2个PCIe 4.0×4通道,想要搭配高端独显就需要和PCIe 4.0 SSD抢通道了。
第12代酷睿U15系列
第12代酷睿中的U系列还被英特尔细分出了U15和U9两个版本,其中U15就是我们最熟悉的U系列,标准功耗为15W,最大加速功耗可提升到55W,适用于标准形态的轻薄本;U9系列对应的是过去的Y系列,标准功耗9W,最大加速功耗为29W,适用于追求极致轻薄型的产品和二合一设备。
我们先来看看U15,首发7款型号,以“5U”为型号后缀,其中的i7和i5都是2大8小10核心12线程。看着很眼熟?没错,和P系列的i3-1220P规格一模一样,差异只是频率高低而已。此外,U15系列中的i7集成满血的锐炬Xe 96,i5则是次一等的锐炬Xe 80,考虑到它们的三级缓存相同,哪怕是规格最低的i5-1235U性能也不会差到哪去。
U15系列中的i3-1215U改为2大4小6核心8线程,核显也进一步缩减为锐炬Xe 64。此外,该系列还包含奔腾8505和赛扬7305两款入门级处理器,它们的规格更低,1大4小5核心6线程,核显也降到了最低的锐炬Xe 48,而且赛扬7305还不支持睿频加速,性能损失非常大,不太适合追求性能和体验的用户选择。
U15系列的封装、系统特性都与P28系列完全相同。
第12代酷睿U9系列
再来看看U9,同样首发7款型号,并以“0U”为型号后缀。U9和U15对应的型号在核心与核显规格上一模一样,只是大幅降低了基础频率,P核只有1.0GHz~1.1GHz,E核更是降到了700MHz~800MHz,核显频率最高也仅有950MHz。
U9系列的封装尺寸减小到28.5mm×19mm×11mm,阉割了对LPDDR4/5内存的支持,I/O也只剩下了1条PCIe 4.0×4、10条PCIe 3.0、2个Thunderbolt 4、6个USB 2.0,而且不再支持SATA 6Gbps,但保留了4个USB 3.0。
性能上的变化
英特尔表示,第12代酷睿P28系列凭借Intel 7工艺,14核心混合架构以及英特尔硬件线程调度器,可以实现最高70%的速度提升。
以上第11代酷睿i7-1195G7为基准,12代酷睿i7-1280P可以实现在WebXPRT中取得17%的性能提升,而在PS中更是取得30%的性能提升。
此外在跨平台测试软件CrossMark Performance中,酷睿i7-1280P也可以取得超过20%的性能提升,除了上述这些日常应用之外,在Blender这款3D渲染软件中,相比较i7-1195G7,i7-1280P能够节省50%的时间,如此出色的成绩也就意味着即使是轻薄本也能完成像视频渲染这样的重负载应用。
由于第12代酷睿集成的核显依旧是锐炬Xe,最多96组执行单元,所以GPU的核心性能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还好,新酷睿支持DDR5-4800和LPDDR5-5200内存标准,并向下兼容DDR4-3200和LPDDR4X-4267,因此可以取得更高的内存带宽,从而提升核显的实际性能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