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联mpall量产工具修复 ()

前两天我入了个新 U 盘,到手以后觉得这 Type C 接口的 U 盘速度奇慢,结果一查,才发现购价不菲的小东西里面用的是 「TLC 」的芯片()!很电脑多读者会奇怪,我们最常听到的 U 盘参数无非「写入速度」「读取速度」,几乎从未出现在包装上的 TLC 又是何方神圣?

本文就带你了解 U 盘的一些基础知识,拨开那些容易误导人的参数,让你知道真正影响 U 盘性能(主要是读写速度)的因素是哪些。

知识科普 | 最重要的四个参数

U 盘包装上的数据琳琅满目,让人摸不着头脑,其实我们关心的只是它「快不快」。因此,真正需要了解,主要是这四个参数:

USB 接口类型

USB 技术规范(USB 2.0/3.0/3.1 与产品简介)

主控芯片?

闪存芯片(FLASH/容量)

这四个因素对于 U 盘的速度影响逐渐加深且互相约束,希望看完后你能对 U 盘挑选更多几分把握。

接口类型

市面上常见的 U 盘大多使用的是 Type-A 接口,现在我们已经慢慢走进 USB 3.1 时代,传统的Type-A 接口饱受诟病,商家已经慢慢在推行 Type-C 接口,不但可兼容 Thunderbolt ?(一种更高速的协议),还具有正反插的特性,由于接口小巧,更慢慢开始出现于手机端设备。

值得一提的是,接口并不能作为判断 U 盘速度的因素,接口类型仅仅只代表形状的变化

注:图中的那么多接口,彼此都可以互换,某宝上转换接口的小工具很多。而且接口并不决定速度,购买自己使用频繁的接口类型即可。

USB 技术规范

电脑我们常见的 2.0 / 3.0 的 U 盘,其实后面代表着的是它的传输标准,USB 2.0 在理论上可以支持最大为 60MB/s 的传输速度,而 USB 3.0 则在理论上支持了最大 500MB/s 的传输,也就是 USB 3.0 比 USB 2.0 在传输速度上将近快了十倍。但是主板接口、存储介质等客观因素的存在,使得实际产品往往达不到理论值,甚至「达不到」商家的标称值(常见的参数是写入 40MB/s、读取 100MB/s)。U 盘的速度往往是由闪存芯片和主控来决定的(下文会有介绍),所以一个好的 U 盘,不能仅仅看它的传输标准。

近期商家开始广推号称更高速、兼容性更好的 USB 3.1 ,要注意 3.1 也有 Gen1 和 Gen2(第一代与第二代)的区别,其中 Gen1 就是 USB 3.0,无非是新瓶旧酒换个名字。

在推行 USB 3.1 的同时,为了推陈出新(防止插设备插三遍的你再次发狂),各大厂商特地推行 Type-C 接口(正反插)+ Type-A 双头模式,3.1 标准加上 Type-C 接口,单从造型上看就和普通 U 盘完全不同,商家当然要再赚一波,使得新款往往噱头十足,价格也是水涨船高。这些 U 盘能同时兼容两种形状的接口,的确在使用上会带来一些便利,单并不代表它们一定拥有高速度(据文章开头提到的编辑同学测试,市面上多数「双头盘」写入速度达不到 40MB/s 以上的,即突破不了 USB 3.1 Gen1 的瓶颈)。

注:图中的 3.1 指理想情况下的 Gen2,但实际买到的多为 Gen1

主控芯片?

主控犹如 U 盘的大脑,作为一个品质高的 U 盘,其主控的好坏决定了一个 U 盘的使用寿命、速度、稳定性,厂家要在这三方面都要同时做到最优,主控地位不言而喻。

常见的主控厂商有银灿、群联、擎泰、慧荣。每一个主控都有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优劣区分方式通俗点说就是一分钱一分货(型号众多,不好一概而论)。

银灿IS903主控

主流商家有的不会主动标出主控芯片型号,可以通过「U 盘名称 + 主控」进行查询。通过网络查询主控芯片的评价来判断优劣,其中不乏详细的测评数据。

注:银灿IS903主控芯片常常为 DIY 玩家中比较认可的一款,所以我特意挑出来放在文章,当然还有慧荣的 22xx/32xx 这里就不展开了。不过近几年来,越来越多高端设备已经开始使用 SSD 的主控,相比老旧的主控方案,直接上 SSD 的主控有些杀鸡焉用牛刀的感觉,不过能大大提升用户传输的体验,更甚顺带增强了4K的能力,某牌的 CZ 系列正是走的此类路线,不管内部 FLASH 芯片如何,CZ 的高端系列可以说是有口皆碑了(我真没拿这牌子一分广告钱)。

闪存芯片

闪存芯片主流有三大类:SLC(Single-Level Cell,单层单元)、MLC(Multi-Level Cell,多层单元)和 TLC (Trinary-Level Cell,三层单元)。

在 SLC 中,1 个存储器的储存单元可存放 1 bit 的数据,在 MLC 中 1 个存储器的储存单元可存放 2 bit 的数据,TLC 可存放 3 bit 的数据。TLC 看起来好像能存放的数据更多,但是数据写入到TLC中需要八种不同电压状态, 而施加不同的电压状态、尤其是相对较高的电压,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得以实现,在TLC中数据所需访问时间更长,因此传输速度更慢(其它变量相同时)。

你大抵可以查遍百度的所有的文章,最后会给出的综合结论是,SLC 是个好东西,买买买()。

可是,主流的商家卖产品往往不标注内部芯片类型,既然在商品介绍中无法查询到该项信息,那咋办?不用担心,打开搜索引擎输入「U 盘型号 + ChipGenius」就能找到比官电脑方更详尽的资料,而且某些型号还有更完整的测评。SLC、MLC 和 TLC 的好坏不是绝对的,但消费者至少有权利知道自己手上的 U 盘用了哪种芯片。

注:

1.MLC 和 TLC 也可以做到高速,但是可能牺牲的是使用寿命,且长期使用会导致永久降速,主控不佳的还会丢失数据。

2.SLC 虽好,但低容量情况下有时候并不一定比高容量的 MLC 更具 优势 ,同等级芯片在容量不同情况下速度依旧有差异。

3.TLC 虽差,但是依旧是消费级入门之选,点名某知名大厂xx顿,常年销量拍前的盘用的都是 TLC 芯片,价格持续稳定,商家更是通过镭射签名再赚一笔(我觉得有些图标还挺好看的?♂?),HX 系列虽说不错,但是价格高得离谱,可能是想着和内存一样躺着升值吧。

检测手中 U 盘的参数

U 盘到手以后,咱们肯定心想,拉个文件试试,看看快不快。不过一般不急,先打开 ChipGenius 看看参数,防止买到虚假盘。

ChipGenius检测结果

如果检测结果和包装(虽然包装上不一定会写)上有出入,你就应该当心了。U 盘买亏了是其次,用到假货丢失数据就糟了。

接下来开始测试我们最关心的参数:读写速度

电脑

CrystalDiskMark 跑分结果

测速小工具有很多,这里介绍的是 CrystalDiskMark ,Win 10 用户可在应用商店免费下载 。软件本体小巧,使用也很简单,选择你的 U 盘,点击左侧的 ALL 开始测试读写速度。(使用前请记得备份数据),跑分工具请勿频繁使用,尤其是 TLC 芯片用户,频繁擦写数据会使得 U 盘寿命减少。

至于 U 盘 4K 能力,emmmm,看个热闹把,主要看读写速度。要提高 4K 随机读写能力,则需要更好的方案,Win to go 的对 U 盘的要求高正是这个原因。某论坛也会时常对支持 WTG 的 U 盘进行评测,有此需求的读者不乏可以作为参考。

写在最后

U 盘虽说是身边的小物件,使用频率如果高的话,还是推荐入速度更快的,可以减少使用等待时间,提升满满幸福感!

在大容量硬盘的廉价化时代,移动硬盘(SSD/机械)往往更值得入手,虽说 U 盘的辉煌时代正在慢慢远去,但在钥匙环上陪伴着你的小东西还请好好珍惜。

最后的最后

如果你想知道更多关于 U 盘的知识,可以参考这些网站和工具。

U盘检测工具:ChipGenius

Windows U 盘测速工具:CrystalDiskMark

Mac U 盘测速工具:Blackmagic disk speed test

WTG的U盘民间排名参考


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