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gotep电脑u启动 () 尝鲜Intel平台

之前一直混迹于AMD,趁着AMD主板返修的时候尝鲜个Intel好了,经过初步筛选选定Intel11600KF。

选择理由很简单:不锁频,另一个理由是支持PCIE4.0,不过有点可惜没有集成显卡。不过我还有一张可用的,所以暂时也不缺显卡用。

装机清单

接口不变的Intel 11600KF

很奇怪牙膏厂升级CPU没有换接口,可能和其过渡性质有关,不过并没阻止我使用它的决心。从产品信息看这是一款越南产的CPU,不锁频是我选它唯一的优点。

关键它还不自带散热器。其实假如有集成显卡版本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毕竟现在显卡供应吃紧。

主板的选择

主板的选择上给大家点建议,第一看需求,第二看需求,第三还是看需求。按照需求选的才是理想的主板。

所以我选了这款梅捷出品的SY-狂龙 H510M游戏主板。它的版型为MATX,尺寸很小,只有22.5*19.0(cm),功能还是挺强大的。

供电方面提供8PINCPU供电,7+2 R22电感强化供电,保证CPU在满负载状态下稳定运行。高规格V Core供电,两上两下冗余设计,搭配合金散热片,这在同芯片主板里是不常见的,LGA1200接口可以适配10代和11代CPU,这也是少有的升级不换主板的情况。

双内存插槽,相对于4内存插槽并没有劣势,个人推荐内存选择是8G×2或者16G×2就好,相对于8G×4要靠谱,毕竟4条内存会限制内存频率的拉升,很少有人选择插满内存,那4条内存插槽的意义就不大了。

3个SATA3.0插槽提供6.0G/s的传输速度,不过一般装机建议此接口使用机械硬盘,毕竟固态硬盘在选择上SATA并不是最佳选择,关键因素还是速度受限。所以一般推荐是M.2固态和机械硬盘搭配,即经济又能扩大容量。

这是我第一次购买梅捷的主板,CMOS居然做成了按钮,这比跳线方便了太多。假如需要清理BIOS设定,扣电池并按下按钮就能完成清理操作,果然很贴心。

因为主板尺寸的原因,只有一块M.2固态硬盘的位置,提供PCIE3.0×4通道传输,并且支持SATA智能切换(不建议选购SATA协议硬盘)它的的传输速

度理论上最大可以达到4000MB/s,不过实际应用过程中会略低,所以选购一款中端固态足以。

强化加固的PCIE4.0X16接口对显卡支持度不错,不过现在显卡实在是不好买,就当预留下升级的空间了。

剩余的一个PCIE插口可以扩展一个比如:WIFI、USBhub都是不错的主意。

之前用过的主板是有故障灯的,用来甄别启动过程中故障原因,简单便捷。很庆幸这块梅捷(SOYO)SY-狂龙 H510M游戏主板也支持这一功能,对于维护电脑帮助颇多。

因为我很少用Intel平台,所以看什么都新鲜,CPU不用担心弯针、断针就在这CPU接口的设计了,拯救了不少手残党。

I/O接口略少,可以满足基本应用。316不锈钢材质提升了防锈等级,内置滤波千兆网卡减少干扰让网络更稳定。全I/O接口都配备了独立的ESD防静电、防雷芯片,对延长元件寿命有很大的帮助。

保留了针式鼠标、键盘插口不过应用确实不多了,VGA接口提升了对老式设备的兼容,HDMI接口可以提供更好的视频信号传输。

选用纯国产内存

内存的选择上我已基本不看外国品牌,价格占了一部分因素,反正是终身质保同等频率价格的时候买国产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光威作为国产存储类产品大厂,其产品也是非常靠谱的。精选的长鑫颗粒,铝合金冲压一体散热马甲,充满中国风的设计让人觉得它除了认真做内存还有优秀的跨界的潜质。

标称稳定运行频率为3200MHz,时序为:16-20-20-40,主板体质好的可以适当超频,多出来的都是赚的。

选购内存的宗旨就是便宜、稳定、纯国产。

别说,还挺配。马甲条的好处就是散热面积更大,更利于热交换,只要机箱风道构建得当那保持低温稳定运行就是小菜一碟了。

物美价廉的光威固态硬盘走起

最近大容量硬盘都在涨价,原因不用多说,都是跟风的行为并不提倡。不过市场内产品的紧张加剧了部分不良商家跟风涨价。

选一款物美价廉的固态硬盘变得更难了,所以我还是选择国产好了。

480GB的容量对于一般用户基本够用了,需要更大容量扩展一块HDD仓库盘就好了,只要容量够大就算是叠瓦也是可以用的,毕竟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垂直还是叠瓦并没有很大的区别。

PCIE3.0×4走线的配置和主板还是很匹配的,完全没有必要选择更高配的硬盘。因为主板没有专属的固态硬盘散热模块,它搭配的石墨烯散热贴片就起到了关键的散热作用,功率低、发热低、散热好保障了固态硬盘散热良好稳定运行。

它的安装特别简单,无需接线,只要对应接口插入使用自带螺丝固定就妥了。

给CPU降温的强力水冷

都说Intel的11代U功耗高、发热量大,那就给它匹配一款强力的水冷散热。鑫谷(Segotep)的冰封240水冷CPU散热器对小机箱匹配度更好,要知道大部分适配MATX主板的机箱是很难塞下360水冷的,那就选240肯定事没错的。


全平台支持不管是AMD还是Intel都不在话下,合金轴承比石墨轴承更耐用,纯铜底座可以让核心热量更快速的和水冷液进行热交换。

8极端马达搭配低惯量叶轮,发热小的同时还能提升水冷液流速。搭配支持ARGB的高性能静音风扇,散热效率高而且美轮美奂,说实话装水冷怎么能不看灯效,这已经是游戏玩家不可或缺的风景了。

配件齐全而且设计独特,自带RGB灯效控制器,即便主板不支持5V同步灯效依旧可以让风冷的灯效冷头和风扇同步闪烁。水冷的编织软管保护让水冷管更结实,磨损?几乎不存在。

在安装前,我筛选出了Intel 11600KF需要的组件,看起来安装十分简单,实际操作也是一样的简单。

靠谱的650W电源

选择电源第一要看功率是否足够,第二采用的电容是否靠谱,第三是否全模组,第四转换效率。CPU和显卡是能源的消耗大户,它12V/53A最大输出功率,应对低、中端显卡是绰绰有余的。

全日系电容加质保十年,怎么看都有点反正你用不坏的意思。在行业内,日系电容以稳定著称这是不争的事实,各品牌也多以日系电容为卖点,不过这10年质保也确实很实用,电源也是升级换代而不一定需要更换的部件之一。

电脑

低噪温控静音风扇,即便在负载较高的情况下也不会出现噪声大幅提高的情况,出色的双层增压扇叶,风压增强、风量不减。

要说这款电源唯一的缺点可能就是非全模组了,不过看看价格,看看铜牌转换效率,看看功率,再看看十年保修,这唯一的缺点也就不那么重要了,只要整理得当那完全没问题。

电脑

略大的MATX机箱,很能装

这款九州风神(DEEPCOOL)的魔方110电脑机箱适配MATX及以下大小的主板,不过总有网友吐槽它做得有点大。大是缺点也是优点,关键它能装啊。

它能装下120/240/280三个型号的水冷,前面板内还可以装3个120散热风扇,自带可调节显卡支架,对于不堪显卡重负的主板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3秒速装的磁吸侧板既通透又结实。

支持最长320mm规格的长显卡,CPU散热器限高165mm这就提高了散热器的兼容能力,而且这个高度能达到的不多。

4硬盘位,2块SSD加2块HDD,只要你喜欢,想扩展更多硬盘完全不成问题。可拆前面板、可拆顶部防尘网、可拆电源位防尘网可以更好的保护机箱免遭尘土侵袭,延长维护周期。

电脑

前置I/O方面,2个USB3.0接口和我所选主板很配,一个二合一麦克风/耳机插口兼容市面上多数手机耳机。

动手组装

安装第一步切记,一定要安装主板的I/O背板,时长看到有小伙伴都快组装完成了发现I/O背板没装还得返工,不然这防尘能力要降低一大截。

主板使用6颗螺丝固定后就可以开始安装风冷散热器了。

风冷散热器安装一定要先组装冷排和冷头,然后先把冷排安装到机箱顶部,在安装散热底座和背板。这里还有一个提示一定要记得撕掉纯铜底座上的透明保护膜,因为我也忘记过,这个遗漏对CPU散热影响极大。

电脑

安装完毕后撕掉冷头镜面保护膜,开机前的镜面效果让人有一种错觉,难道它就是一面反光的镜子么?

开机进入BIOS设置,切换到中文后全程操作有说明,而且操作简单,即便在设置失误的情况下也会返回默认状态正常开机,所以想更精通那就放心大胆的玩。

使用windows10 U盘系统安装,因为硬件配置高整体安装耗时极少。安装完毕后常用软件安装也非常迅速,对于普通用户使用360安全卫士里的软件管家就好,安装迅速品类也非常全。

电脑

开机后整体外观效果还是不错的。冷头是可以和风扇一样同步ARGB灯效的。我不喜欢纯色灯效,所以这款变换的彩色灯效一直是我的最爱。


这个角度看起来,这颜值还真是那么回事儿。

硬件测试

通过CPU-Z读取CPU在满载情况下频率还是挺高的,而且波动不大。主板芯片为H510M,通道规格PCIE4.0,对高端显卡支持度是可以的。我用的1050TI,所以当前图形接口只是PCIE3.0,也没什么可奇怪的,换了显卡自然就升高了。

内存频率3200MHz,达到预期,因为整体硬件水平并不是很高,所以就未超频,正常使用 即可。

满载状态下,CPU温度在50°左右,挺正常。说明这水冷散热器还是不错的。虽未超频但是日常使用、游戏使用都不会有问题。

固态硬盘的测速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当然测速软件发挥的是它的最大能力,在日常拷贝时因为其他硬件以及数据碎片化的情况,传输速度基本维持在400M/s左右,完全满足使用要求。

内存测试,延迟79.3ns是蛮不错的成绩。

最后我们娱乐大师跑个分,有人说娱乐大师的跑分基本上不可信,我觉得可以参照,因为它也是模拟真实使用场景做测试,而不是一味的把数据承载量加到最大。

CPU、内存、硬盘性能都是不错的,显卡么就当它是个替补就好了。

CPU核心温度48,说明还是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的。

这台电脑我的用途基本就是以不太消耗硬件的网游,4K高清影片,音乐以及修图使用,从使用的手感来说,Intel和AMD的平台还是有一些区别的,Intel平台系统操作偏绵软但是流畅度不错,AMD平台系统操作流畅度没问题但是操作偏硬。

在使用体验上来说,Intel还是要舒服一点,不知道大家是否认同呢?


电脑 电脑